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来说难度又是上了一个层次,那么我们大家应该如何来学习好初中数学呢?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篇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,相信大家有所收获的。
教学目标: (一)教学知识点
1.进一步巩固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.
2.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,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.
(二)能力训练要求
1.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,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. 2.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.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.
3.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,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. (三)情感与价值观要求
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,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.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论,不仅使他们记忆犹新,还能建立自信心.由学生自己思考再经过合作交流完成的数学活动,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,还能使他们互相增进友谊.
教学重点:通过观察图象,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,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.
教学难点: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. 教学方法: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归纳概括学习法. 教具准备: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:
创设问题情境,引入新课
[师]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,并通过图象总结出当k>0时,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、三象限内;当k<0时,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、四象限内.并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异同点.
这是从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来研究了反比例函数的.
我们知道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时,还研究了当k>0时,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,当k<0时,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,即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,以及函数图象与x轴,y轴的交点坐标.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.
课时小结
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.
1.反比例函数的图象,当k0时,在第一、三象限内,在每一象限内,y的值随,值的增大而减小;当k
2.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,Q,分别过P,Q作x轴、y轴的平行线,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,S2,则有S1=S2.
3.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°后,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.即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.
4.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不能与x轴相交也不能与y轴相交,但是当x的值越来越接近于0时,y的值将逐渐变得很大;反之,y的值将逐渐接近于0.因此,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;轴和y轴,但永远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.
以上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的文章,相信我们大家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这篇文章所介绍的知识。最后,祝愿大家学习顺利,考试取得好成绩。